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在廊坊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www.688365.com市长 聂瑞平
(2012年2月1日)
聂瑞平作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www.688365.com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是“十二五”起始之年。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实施精良管理,积极推进高端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50亿元,同比增长11.5%。全部财政收入完成251亿元,增长28.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0亿元,增长32.5%,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达到55.8%,高出全省平均水平8.9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89亿元,增长30.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64亿元,增长1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6.3亿元,增长17.6%。全市经济实现了高质量、有内涵的增长。
产业结构得到新提升。以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为方向,着力构筑高端定位、创新引领、集聚发展的产业新格局。电子信息成为发展最快的新兴支柱产业,实现利税和工业增加值均居全省第一位。休闲商务、金融服务、健康医疗等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国寿生态健康城、鲁能生态旅游度假区、霸州国际温泉公园等项目进展顺利,梦廊坊文化产业园、北方金融后台服务基地等项目加快实施,村镇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快速发展,光大、交通、兴业银行落户。网络经济、总部经济、创新经济势头良好,润泽国际信息港、中国移动北区中心、中国联通华北基地、能源生态城项目加快建设,中太建设集团总部跨入中国企业500强。现代农业蓬勃发展,恒都美业、海泽田等4个现代农业园区初具规模,金丰农科园、天圆山庄等一批综合生态农庄迅速兴起。园区平台进一步提升,10个省级工业聚集区、6个省级新兴产业示范区、4个省级开发区获批,燕郊国家级高新区揭牌。项目中心建成使用,电子管理台账启动运行,争取重点项目新增用地指标再创新高。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实施208项减排工程,达到年度控制要求;万元GDP能耗下降3.66%,继续保持全省最低。
城乡面貌实现新改观。城市建设强力推进,万达广场城市综合体建成营业,廊和坊金融街开业在即,京沪高铁站建成使用,苏宁广场、广阳CBD、文化中心、自然公园西扩等项目加快实施。市区新增绿化面积32.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6.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平方米,空气质量一级天数123天,首次突破百天。编制完成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和廊北新区概念性总体规划。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争取省定向追加用地38平方公里,位居全省首位。城市网格化管理覆盖面继续拓展,数字城管向县域延伸。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突破,廊沧高速建成通车,密涿支线高速具备通车条件,京台高速开工建设,南水北调廊涿干渠开工建设,广阳水库获批立项,调引9200万立方米黄河水入廊,文安县城新防洪圈主体工程全面启动,14项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投产。新农村建设成果显著,建成112个省级示范村,1.5万户农民迁入新居,改建农村公路360公里。全市造林17.7万亩,建设了三河森林公园、霸州生态公园等一批精品工程,森林覆盖率达到24%。
农业农村经济取得新进展。粮油、蔬菜、畜牧、林果产业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提高,粮食生产连续八年增产,肉、蛋、奶、菜等农产品产量全面增长,建成40个千亩蔬菜标准园,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万亩、设施农业15万亩。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5%,新增市级龙头企业42家,国家级龙头达到5家。三河农业高新区成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固安成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全面完成,香河医改经验在全省推广。市区公交实施运营体制改革,实现公车公营,投入200部新型智能公交车,公交面貌焕然一新,社会满意度明显提升。明珠集团整体改制顺利推进,华夏幸福基业、梅花生物科技成功上市,新增5件中国驰名商标。信用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荣获“信用体系建设杰出贡献奖”。民营经济稳步发展,营业收入增长35.6%,新增民营企业4224家;亿元以上民营担保机构达到21家,居全省第二。对外开放取得新成绩,全市实际利用外资5.8亿美元,进出口总值52.9亿美元。成功举办北京·廊坊周,与央企、京企达成投资意向29项、总投资210亿元。
民生保障得到新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1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00元,分别增长12.6%和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农村劳动力转移10.6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6万个,在全省率先实现毕业生就业网上登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4.7%,补助标准由每人120元提高到200元,住院补偿限额提高到6万元。在全省率先建立大病医疗救助基金和“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体系,全年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2147万元。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农村敬老院管理服务水平保持全省先进。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拓展,制定实施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制度,贫困大学生助学覆盖面达100%。建设8座农村集中供水水厂,解决2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市区金桥、金光小区旧改工程,受益家庭4100多户。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22996套,占省定目标的116.7%。李克强副总理视察廊坊,对我市住房保障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社会事业展现新局面。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得到增强,新建4家科技企业孵化器、8家企业技术研发中心、2家省级工程中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54.5亿元,增长31.5%。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制定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明显,标准化学校建设加速推进,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中小学校舍安全得到教育部肯定,市卫生学校升建职业学院,首届中国农村教育论坛成功举办。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城乡覆盖率达95%,实现所有乡镇都有文化站,廊坊被命名为中国龙凤文化之乡,霸州成为全国县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典型,大型历史剧《宋相吕端》进京演出并获中央媒体和社会各界高度评价,隆福寺项目进展顺利。新建改建县级医院5个、乡镇卫生院22个,90个乡镇卫生院和586个村卫生室全部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取得新突破,大厂被授予“全国民族自治县科学发展示范县(旗)”。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人口计生工作继续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得到保障,社会治安和信访稳定不断强化,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深入实施,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扶残助残、防震减灾、物价、档案、人防、气象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
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始终坚持依法行政,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意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得到有效保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417件,按时办复率100%。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力推进效能廊坊建设,行政许可事项削减至115项,在全省率先建设标准化行政服务平台,率先实施电子监察市县对接、同城审批。规范执法程序和行为,推行“三步式”柔性执法,不断强化督查考核与审计监督,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行行政权利公开透明运行,政府工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有了新提高。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团结拼搏,共克时艰,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德、不懈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www.688365.com,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廊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中省直驻廊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廊坊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工业化、城镇化、农村现代化“三化同步”还不够协调,产业结构、城乡结构、资源环境方面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尚未根本解决。新兴产业发展虽快,但整体规模不够大,产业链条还不完整,园区档次、功能有待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部分干部的思想状态上,还存在自满自足意识,没有感到标兵渐远、追兵迫近的压力,缺乏应有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的一年,我们携手奋进,共铸辉煌;展望新的一年,机遇在前,充满希望。我们一定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基础和优势,倍加重视前进中的问题与困难,坚定不移地推进精良管理,追求高端发展,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二、2012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义重大。
省第八次党代会描绘了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宏伟蓝图,市第五次党代会明确了廊坊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要举措,开启了精良管理、高端发展、加快实现“两个率先”的新征程,极大地激发了全市人民在新的起点上跨越前进的干劲和热情。综合研判国内外形势,我们既面对不少严峻挑战,也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从不利因素看,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复杂,增速放缓与物价上涨相互交织,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全国各地和周边地区竞相发展,省内各市相互赶超态势强劲,不进则退,慢进也退,我们面临更加激烈的区域竞争。从有利条件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在发展中蕴育突破,国际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加快推进,为我们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了条件。我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宏观调控更加注重转变发展方式,有利于发挥我市产业体系的比较优势。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首都经济圈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北京实施东扩南拓战略,首都新机场将在京廊交界建设,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加快推进,这些利好因素叠加形成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更为强劲的动力,标志着廊坊步入了历史性、跨越性、突破性发展的崭新阶段。特别是今年将召开党的十八大,必将极大地激发全市人民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性。
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宏观形势和政策取向,保持谨慎乐观态度,坚定率先发展信心,力求把困难和问题考虑得更充分一些,把各项措施准备得更周密一些,力求把发展的步子迈得更稳一些、更大一些,努力在全省发挥引导性、示范性、带动性作用。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秉持创新破难、遇艰愈奋、好中求快、稳中求进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环渤海休闲商务中心”发展定位,实施精良管理,追求高端发展,推进增量存量同步调优,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协调发展,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优环境、筑平台、惠民生、促和谐,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聚精会神抓落实的干事气魄和务实态度,努力实现廊坊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在“两个率先”的征程中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全部财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均增长1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万元GDP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节能减排指标完成省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
实现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关键是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坚持速度规模与质量效益相统一,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总要求,选准突破点,培育增长点,在保证质量、提高效益、优化结构的前提下,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坚持城镇建设与农村发展相统一,充分发挥城镇化的引领作用,坚持以城促产、产城互融,推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努力形成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坚持存量做优与增量做强相统一,努力在存量挖潜和增量引导上下功夫,盘活现有企业、项目、园区的各类资源,充分释放发展潜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益,优化项目投资结构,努力形成新的效益增长点。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相统一,在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提高群众生活品质,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社会管理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核心是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现实基础、把加快改革创新作为强大动力、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的,切实抓好以下着力点:一是千方百计稳增长,努力消除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因素,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做到好中求快、稳中求进,打造河北率先发展的新高地。二是坚定不移调结构,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产业布局结构,着力在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上下功夫,在延伸产业链、强化集成优势上下功夫,在改造传统产业、增强创新驱动能力上下功夫,努力走出产业高端发展的新路子。三是坚持不懈优环境,积极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形成干事创业、和谐稳定的环境新优势。四是全力以赴筑平台,加大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提升教育、医疗、交通等配套功能,推进城镇和园区建设上水平。五是尽心竭力惠民生,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把人民群众的所想、所盼、所需,作为工作的明确方向和重要内容,着力解决好涉及群众利益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六是凝心聚力促和谐,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继续实施首都“护城河”工程,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今年的任务非常艰巨,面临的形势充满挑战。只要我们坚定创新破难的决心,抱定率先发展的信念,就一定能够创造新业绩,实现新突破!
三、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
按照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统筹、高端、依法的原则,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着力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调结构转方式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实施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式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把改造传统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深入开展对标行动,重点实施100项工业企业技改项目,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推进金属冶炼压延、食品加工、家具制造、保温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依托北华航天、建筑机械研究院建立公共服务机构,为产品技术升级搭建平台。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引导企业大力引进新技术、研发新产品,重点组织30家企业,争创省名牌、中国名牌等省级以上质量奖。
二是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坚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培育壮大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努力在规模化、集群化上迈出更大步伐。准确把握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以现有龙头项目为依托,有针对性地引进建设一批具有国家资质的软件服务企业,促使软件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快推进汉能全球研发中心、中轻集团造纸装备、首钢装备制造基地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整机和成套设备制造,培育一批高端装备制造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做大做强新奥能源生态城、煤基清洁能源、洁能国际太阳能等产业龙头,完善产业链条,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集群。推进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聚集发展、壮大规模。
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把现代服务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面向京津高端休闲商务需求,加快发展网络经济、总部经济、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以构建中国云中心为目标,积极推进中国移动北区中心、中国联通华北基地等项目建设,力促网络经济形成规模。研究制定总部经济发展规划,以引进区域总部、营销总部、研发总部、金融总部为重点,积极促成奔驰汽车、通用电气、阿迪达斯等总部项目落户,加快总部经济聚集发展。推进中国北方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安邦保险燕郊后援中心、廊坊服务外包基地等项目,大力发展面向北京的金融后台服务产业。立足区位和产业优势,推进6个省物流产业聚集区和环首都现代物流园区建设,提速燕郊空港、物美集团、邮政仓储等重点物流项目建设,推进物流产业链条式、互动式发展。加快推进鲁能生态旅游度假区、汇福国际健康中心等健康休闲产业项目,努力建设京津高端人才休闲度假、创业居住的首选地。出台《廊坊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推进梦廊坊文化产业园建设,按照国家级标准,规划建设主题大剧院群、汉唐与西洋文化街、剧创中心等项目,努力争列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打造京津地区文化旅游重要节点;加快推进国华影视基地、新闻出版产业园等项目建设,不断壮大文化创意产业。
四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努力使自主创新成为廊坊的主流和特色,成为实现高端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继续加强创新载体建设,依托科技谷、清华科技园等创新基地,吸引各类科研院所、大中企业在我市建立研发中试机构。引导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支持园区、基地建立孵化器,新建5-10家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取得关键技术成果100项。积极培育北华航天、新奥研究院等一批技术转移机构,争取1-2家成为国家和省示范机构。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引导科研机构、企业积极承担和参与重大科技专项。谋划建设廊坊科技园,借鉴中关村“异地共建、一区多园”建设模式,引进京津高端科研院所和创新团队,促进京津科技资源向我市流动。
五是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合理分解年度节能减排指标,强化督导奖惩和限批措施,确保完成年度任务。加强重点行业和重点单位监管,抓好新老“双三十”单位和42家重点用能企业节能降耗。探索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推动清洁能源的综合高效利用。实施200项重点减排工程,关停200家重污染小企业,监控200家重点企业,对违规排污实施多地区、多部门联防联治,严管重罚。节能减排牵涉全局长远,关系子孙后代,我们一定以更大的力度、更硬的措施,打好这场攻坚战。
(二)切实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加强项目建设和管理,力求实现更大突破。
一是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全年实施600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全力推动“四个一批”:加快建设一批,提速润泽信息港、航天振邦、中石油压缩机组维修中心、康师傅食品工业园等59个投资10亿元以上在建项目进度,力促尽快投产达效。新开工一批,对中建机械制造基地、数字微波通讯、国电廊坊热电联产、吉利霸州产业基地等20个投资10亿元以上计划开工项目,千方百计落实建设条件,促其尽快开工。谋划储备一批,抓住三河铂阳太阳能,以及与央企合作的一批洽谈项目,跟进做好前期工作,促其尽快落地;继续抓好大城煤田综合勘探项目,加快推进前期普查勘探工作,为达到建井条件奠定基础。存量做优一批,对已落地的实体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和重点支持,深挖富士康、香河第一城等项目的后续潜力,用足资源,做优做强。
二是加强项目建设管理。研究出台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的政策措施,实行重点项目分级管理,市县两级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符合产业政策、有利于调结构转方式的大项目好项目。用足用活省重点项目支持政策,积极争列省重点项目。加强项目用地管理,严格按照土地容积率、单位投资率和预期回报率的高低依次供地,最大限度地向优势产业集中、向重点项目集中。进一步完善项目考核评价办法及奖励机制,采取电子台账与拉练观摩相结合的方式,实行每季调度、半年拉练、年终考核,激发项目工作的积极性。继续实施市级领导分包重大项目责任制,从招商洽谈到落地建设、投产达效,一包到底。
三是优化项目投资结构。准确把握产业高端发展导向,瞄准总部经济、网络经济、创新经济上项目,全力实施专业招商,吸引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具有支撑和引领作用的产业项目。着眼提高产业丰厚度和关联度,加强龙头项目引进,促进配套项目聚集,推动产业链向高端拓展。发挥政府投资的引领作用,引导资金更多地投向产业项目、技术改造、科技创新、生态环保、民生改善等领域。引导民间资本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移,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强化择商选资和高端发展意识,加强对项目质量的评价核查,切实把好土地、信贷、节能、环保、产业政策等审核关,决不让低质低效项目挤占宝贵的土地资源,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
(三)提升园区建设水平。切实加强园区的建设管理,整合园区资源,促进园区建设整体上档升级,努力把廊坊的园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一是明确定位。制定出台全市加强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开展新一轮园区规划提升工程,进一步调整优化园区体系,明确园区发展定位与产业分工,引导各园区立足现有基础,发展特色产业,建设专业园区,提高入区项目的关联度,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园区体系,避免同质化发展和无序竞争,力争实现一个园区做强一个主导产业、培育一个产业集群。
二是强化功能。按照做园区就是做城市的理念,高标准推进水、电、路、气、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餐饮购物、医疗教育、休闲娱乐等配套功能,增强产业聚集发展的吸附力和承载力。营造招才引智的政策环境,加快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引进。每个县(市、区)都要集中力量打造一个精品园区,成为高端发展、率先发展的先导区、示范区。
三是完善机制。进一步强化项目准入机制,提高项目门槛,着力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好的项目,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投入产出率,珍惜土地资源,预留发展空间。进一步强化项目退出机制,从清理整治低效闲置用地入手,对不履行合同、不按期开工、慢建久拖、达不到约定进度的项目,进行全面排查、依法清理,有效盘活批而未用的存量土地,实现园区土地资源集约利用、高效开发。
四是做强重点园区。提升廊坊开发区和燕郊高新区综合功能,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建立利益分享机制,积极探索“一区多园”建设模式。着力推进廊坊新兴产业示范区、科技谷等重点园区建设,尽快启动建设中关村固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嘉民产业园等一批重点园区。紧紧抓住北京新机场建设、首都经济圈加快推进的机遇,举全市之力推进廊坊空港新区建设,尽快制定总体规划,完成前置审批手续,力争空港新区早日列入省级发展战略,努力建成引领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承接北京乃至世界高端产业转移的战略平台。
(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按照“生态、智能、休闲、商务”城市定位,不断完善城市功能,聚集优质产业,强化精细管理,推进城镇建设上水平。
一是完善城镇体系。结合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提升“一体两翼”城镇空间布局。推动中心城市由“小三点、大三点”向“小四点、大四点”组团结构拓展,推进主城区、固安、永清、廊坊新兴产业示范区同城化建设管理,拉大城市框架,拓展发展空间。充分发挥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和京沪高铁、廊沧高速的拉动效应,完善提升北中南三大板块城镇体系,推动县城和重点镇扩容提质,统筹推进城镇、园区、产业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形成环北京、环天津两个城镇群,提高承接中心城市辐射和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
二是实施重点工程。围绕构建“一轴一廊两环八大中心”城市主框架,谋划实施城建“双十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启动建设艺术大道贯通、商业中心二期、广阳CBD、光明商务岛等十大重点工程,重点打造“两区”、做靓“两线”,以艺术大道为轴线,整合提升会展、文化、体育等功能中心,建设高品位生态文化艺术新区;以京沪高铁廊坊站、交通中心、苏宁广场、龙河中心为节点,建设中央商务区;继续实施城区道路容貌整治和景观提升,推进西昌路、北凤道绿道绿廊建设,提升廊涿高速出口、京沪高速出口两条迎宾线道路景观水平。实施住房保障、市区交通、市容整治、环境质量等十大公共服务项目,重点推进园林绿化、供热站、污水处理工程,新建续建银河路、永兴路、常青路等8条道路改造工程,不断提升服务配套能力和便民水平。县城和重点镇实施“五个一”工程,建设一条精品街道、一个高标准公园、一个城市商业商务综合体、一个城市广场、一批公共设施,不断增强城镇综合承载力。
三是强化统筹推进。坚持把承载产业、方便民生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促进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民生工程规划有机融合,配套建设医疗、教育、文体、出行、购物等功能节点,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坚持城市布局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加强中心商务区、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引进一批餐饮、休闲、娱乐知名品牌,满足市民和投资者高品位、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加快聚集科技研发、总部经济、商务休闲等高端服务业,提高城市发展的产业支撑和要素吸纳能力。坚持城乡统筹,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生态环境、社会事业和管理体制一体化发展,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共享美好生活。
四是实施精细管理。以建设数字城市、智慧城市为目标,推进数字廊坊、数字规划、数字交通、数字城管各系统的整合对接,加快推进数字城管向县城延伸,基本实现全市域覆盖,提高城市管理的反应速度和效率。进一步探索城市管理权下放,实现管理重心下移;全面放开环卫保洁等作业市场,提升公用服务质量。加大各类施工管理力度,实现全过程管理和联动执法,保障周边环境整洁、交通畅通。加强土地执法,开展专项行动,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加大对违法超建、擅自改变规划用途项目的处罚力度,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努力把我们的城市建设得更精美、管理得更精细、维护得更精致。
(五)毫不放松地抓好“三农”工作。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活力。
一是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按照一产抓特色的要求,进一步壮大畜牧养殖、无公害蔬菜、优质粮油、林果花木四大主导产业。创建68个部省级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加快建设5万亩无公害果品生产示范基地。推进7个蔬菜产业示范县建设,新增设施蔬菜种植面积6万亩以上,增强集约化育苗、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销售能力,打响廊坊绿色健康蔬菜品牌。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重点建设10个农业产业园区,发展1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谋划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的产业龙头项目,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6%。
二是做强城郊都市型农业。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积极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力抓好永清乡村旅游开发、大厂北方国际万果园、香河农事体验观光园等项目。加快发展农庄型、基地型、订单型农业,充分发挥恒都美业、金丰农博园等龙头项目的带动效应,综合配置种养、加工、餐饮、休闲、体验等各种资源,构建产加销一体化产业链条。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重点向现代农业龙头企业、产业集群、重大项目集中。强化都市农业的科技支撑,加快新技术研发、新品种引进,增强都市农业的品质和效益。
三是全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业,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有效增加农民非农收入。加快农超对接,支持种养能手、返乡农民工创办实业,增加经营性收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继续推进百万农民大培训、阳光工程和电波入户,提高农民转岗就业能力,增加工资性收入。真正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头等大事,千方百计让农民收入渠道多起来、钱袋子鼓起来、生活富起来。
四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水、电、路、田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恢复改善20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2.1万亩,投产3项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统筹推进县域间路网规划建设,改建提升农村公路120公里。
五是积极稳妥推进新民居建设。把新民居建设作为推进“三化同步”的有效抓手,注重园区建设和产业支撑,切实尊重农民意愿。启动建设200个省级新民居示范村,规划建设10个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精品新民居示范点,争列20个省级新民居建设重点支持项目,努力推动新村新业良性互进,让农民的生活环境有新改善,生活质量有新提升。
(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把改革开放作为破解难题、增强动力和活力的根本途径,加大推进力度。
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国企改制步伐,推动明珠集团等改制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五项改革措施。推进预算管理改革和投资体制改革,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集中财力办大事。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配合省政府完成工商、质监行政管理机构下划工作。推进农村集体林权配套改革和水利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基层供销社体制改革。
二是扎实推进对外开放。实施招商引资攻坚年,全面加强与央企的战略合作,以“百家央企进河北”为契机,抓紧落实9个签约项目,逐项分解,抓好对接,争取项目早日落地,努力在引进央企上走在全省前列。精心组织好“5·18”经洽会、“9·26”农交会,提升展会品牌和影响力。继续举办北京·廊坊周,切实提高规模档次和招商实效。创新招商方式,以小团组招商和会展招商为主要形式,开展定点、定向的产业链攻坚招商,全力实施珠三角、美国硅谷等重点招商,筹备实施针对总部经济等高端产业的专项招商。
三是全面深入对接京津。按照吸纳承接、融合提升、重点推进、互利发展的要求,加快京津廊一体化进程。加速构筑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强力推动“四区六基地”建设,打造承接京津科技成果转化、资源要素转移的有效平台;整合北三县要素资源,着力推进廊北新区建设,努力建成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先行区和示范区。强化协调机制,主动与京津各部门加强联系,搭建京津廊行政协调机制常态工作平台。推进互联互通,加强与京津规划、交通等部门的联系沟通,促进与京津高速公路、地方公路、轨道交通协调对接,加快供电、供水、供气、通信等公用设施共建共享,逐步实现就业用工、医保、住房公积金等公共服务畅通互联。主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城市功能疏解,积极引进京津资金、项目、人才和技术,促进园区共建和劳务合作,不断提升区域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四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认真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培育壮大各类市场主体,全市新增法人企业2000家。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模式,组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建立健全创业辅导、人才培训、技术支持等服务平台,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谋划建设民营企业创业大厦,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积极推进并购重组、战略联盟、相互持股,实现强强联合,力争有更多企业进入全省乃至全国百强。加快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大力培育“廊商精神”,打造“廊商团队”,造就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勇于开拓进取的领军人才。全市民营经济营业收入力争达到7000亿元,同比增长20%。
(七)全面优化发展环境。坚持把环境作为第一竞争力,营造近悦远来、惠商利民的发展环境,与周边区域形成梯度差。
一是优化政务环境。开展省级行政绩效管理试点工作,深入推进效能廊坊建设。进一步清理削减行政审批事项,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行政服务体系,实现市县电子监察系统网络对接、同城审批。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推进执法标准化建设,对行政违规、办事三乱等顽疾明察暗访,严肃处理。对标全国先进,大力缩减办事程序和时间,让企业和群众更方便、更满意。
二是改善金融环境。加强对金融业的扶持,吸引域外金融机构来我市拓展业务,引导金融机构向县域延伸,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强银企对接,扶持规范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发展,壮大各类担保机构,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强对非法集资的打击力度,积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三是提升信用环境。巩固国家级“信用城市”成果,理顺市县信用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信用监管平台,引进和培育信用服务机构,扩大信用评价、激励惩戒的应用范围,逐步建成全覆盖的社会信用综合管理体系。
四是巩固生态环境。以创建国家生态城市为抓手,不断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切实提升生态环境优势。实施龙河节点景观、自然公园西扩、绿道绿廊建设等生态景观工程,加强环城水系后续管理,推动新开发项目实施雨水储蓄工程。重点实施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生态造林、廊沧高速造林等六大绿化工程,全年造林2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5%。
五是强化基础设施环境。京台高速全线开工建设,年内完成控制性工程,廊沧高速北延连通廊霸线,积极推进密涿高速建设,超前谋划对接北京新机场路网项目,加快唐廊高速廊坊段前期工作进度,力争与天津同步启动。确保南水北调廊涿干渠今年建成,争取广阳水库早日开工,努力推动引黄调水常态化,有效缓解我市水资源短缺状况。
(八)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坚持把增进群众福祉放在政府工作的首位,着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是着力改善民生。今年,市级财政安排民生方面支出26.3亿元,同比增长27.1%。围绕医、食、住、行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集中力量抓好十项民生工程。
住房保障工程。加大中低收入人群和困难群体住房保障力度,努力实现居者有其屋。按照国家三个三分之一的标准,高质量完成1.68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切实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分配。市区谋划启动金悦小区、惠民小区二期等5个住房保障项目,加快推进幸福佳苑、北旺儒苑等7个在建项目。全面改善提升市区旧住宅小区水暖、外墙、路面等硬件设施及社区环境,创建两个集中改造3万平方米以上的精品示范小区,规范提高物业管理,提升市民居住环境质量。
饮水安全工程。把饮水安全当作关系民生的德政工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大投入、加速建设。今年投资2.55亿元,建设22座集中供水水厂,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51.1万人,确保两年全部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
教育提升工程。加快市区学校建设,新建6所小学及附属幼儿园,扩建改造4所中小学,启动市一中、市四中迁建工程,有效缓解中小学班额过大问题。持续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利用两年时间,实现全市校舍无危房,加强校车管理,全力消除安全隐患。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力争全市20%以上的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实现标准化。大力提升办学水平,重点推进市一中创建全省一流高中、电子信息工程学校创建国家级示范校。着力提升全市教育均衡化水平,让更多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享有安全健康的教育环境。
公交改造工程。在去年投入200台新型智能公交车的基础上,今年再购置100台,开通开发区环线、广阳道横线、金光道横线和银河路纵线四条线路。加快公交场站建设,并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启动市区客运西站、北站综合运输枢纽建设,尽快完成三个市区公交场站选址,力争年底前开工建设,进一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全民社保工程。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农保参保率达到90%以上,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完成扩面5000人,参保率达到93%。全市新增社会化养老服务床位1600张,建设18个养老精品示范服务站。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保标准增长机制。
就业促进工程。以高校毕业生就业、军转安置、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为重点,不断扩大就业总量、提高就业质量。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500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6万人。
卫生强基工程。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多元投入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改扩建8所二级以上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投入使用,全面提升廊坊综合医疗服务能力。整合全市卫生急救资源,成立市120医疗急救指挥调度中心。建成8所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25个乡镇标准卫生院、222个村标准卫生室,实现每个乡镇都有标准卫生院、每个村都有标准卫生室。
文体惠民工程。出台城市公共文化设施专项规划,积极建设市群艺馆、美术馆、廊坊大剧院、龙河书院,谋划建设一批县级文化中心、特色博物馆、纪念馆和数字影院,全年完成159个农家书屋建设和3.8万场次电影放映。市区新建20个社区体育健身工程,每个县(市、区)建设1-2个样板体育健身工程和20个村级工程。
十小便民工程。计划投资2.2亿元,启动小街巷、小游园、小停车场、小信报箱、小型体育设施、便民公厕、便民市场、便民通道、便民综合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0个方面的整治提升和建设工程,着力解决好“一家一户办不到,千家万户都需要”的民生问题,让市民生活更舒心、更舒适。
食品药品安全工程。大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非法添加剂、瘦肉精、注水肉、地沟油和奶制品、酒类的整治力度。进一步健全常态化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完成市、县两级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组建工作,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实行全程监管,实施药品电子监管,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三级联保责任制,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二是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快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不断提升科技研发能力,深入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推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切实提升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水平。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深入挖掘龙凤文化底蕴,制定弘扬龙凤文化的总体规划。推动群众性体育与竞技体育发展,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举办市第六届运动会,组织好2012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高度重视卫生防疫,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强化疾病防控体系和妇幼卫生体系,全面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医疗服务质量,探索建立医患纠纷调处第三方仲裁机制。强化环保监管,确保环境安全。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切实做好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防灾救援工作,重视发展民族宗教、人口计生、妇女儿童、扶残助残、物价等各项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三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好首都“护城河”作用,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强化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人员、重点物品的防范控制,努力打造京畿平安示范区。切实抓好信访稳定,构筑大信访工作格局,加强行政复议委员会建设,进一步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深入开展社会矛盾和信访苗头隐患大排查、大调处活动,严格落实领导接访、下访和约访包案制度,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强化安全生产,落实安全责任,严格执法监察,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的监管,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
各位代表,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一定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和谐,让廊坊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更有幸福感!
四、全面提升推进科学发展的执行力
新机遇赋予新使命,新任务带来新挑战。实施精良管理,追求高端发展,加快推进“两个率先”,必须大力提升政府的执行力。
第一,努力提升科学决策的能力。健全决策机制,完善决策程序,对涉及全局、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咨询论证。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利、履行职责。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水平。
第二,努力提升统筹协调的能力。把握工作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善于从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谋划工作,增强谋大事、抓统筹、促协调的本领。紧紧抓住牵动全局的重点工程、重大事项和关键环节,努力做到城市、农村、社会、民生、产业统筹谋划,同步推进。
第三,努力提升创新破难的能力。率先发展,贵在创新。坚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以解放思想为核心,推进理念创新和工作创新,努力克服不思进取、甘于平庸、无所作为、自满自足的倾向,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以更高的工作标准充分释放发展潜能,以更有效的创新举措实现工作突破。
第四,努力提升推动落实的能力。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加强调研,集中力量办大事,聚精会神抓落实。切实强化实干意识,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改进文风会风,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上,放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紧迫问题上。切实强化责任意识,加强绩效管理,实行责任追究,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
第五,努力提升廉洁持政的能力。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坚决制止奢侈浪费,严格控制“三公”支出。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坚持从严治政、从严执纪。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认真抓好工程建设、政府采购、资金使用等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的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深入开展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活动,加快推进政务公开,以为民、务实、清廉的好作风,造福全市人民。
各位代表,面对435万廊坊人民的期待,我们肩负重托、责任重大。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凝聚智慧,砥砺奋进,全面加快“两个率先”步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