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廊坊
本市动态 部门动态 区县动态 社会民生 媒体关注 视频新闻
政务公开
市委工作 政府会议 政策解读 新闻发布 项目建设 公告公示
在线服务
政务服务 个人办事 法人办事 主题服务 三农服务 热点问答
互动交流
市长专线 办结反馈 在线访谈 草案征集 数字城管 征集调查
走进廊坊
城市综述 自然地理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城市名片

统计公报

廊坊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03月09日 浏览量: 次 来源: 《廊坊日报》 作者: 字体:  

廊坊市统计局

2012年3月2日

  2011年,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精良管理,追求高端发展,团结求实,开拓进取,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全市“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宏观经济稳步发展。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实现1612.0亿元,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4.2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880.2亿元,增长13.7%;第三产业增加值557.6亿元,增长11.3%。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6:53.6:34.8调整为10.8:54.6:34.6。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15.6%,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高位运行。2011年受食品价格上涨的推动,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持续上涨,全年CPI上涨5.4%,涨幅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拉动CPI上涨3.5个百分点,占总涨幅的64.8%。所调查的八大类消费价格呈“六升二降”的格局:食品类上涨12.5%,烟酒类上涨9.3%,居住类上涨7.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2%,衣着类上涨1.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1.6%,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7%。另外,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8.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4.1%。

  就业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49.3万人,增长4.4%。其中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6万个,下岗再就业人数715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连续多年在全省最低。

二、农业

  农业生产形势稳定。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实现“四连增”。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77.3万亩,增长0.1%;粮食单产406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增长0.5%;总产量193.7万吨,增长0.6%。棉花播种面积65.4万亩,增长3.8%;总产量5.1万吨,增长5.8%。油料播种面积23.2万亩,下降5.0%;总产量3.7万吨,下降5.0%。蔬菜播种面积157.6万亩,增长1.0%;总产量650.5万吨,增长2.5%。畜牧业生产稳定,肉类、牛奶总产量分别达34.5万吨和22.9万吨,增长0.7%和6.1%,禽蛋产量18.6万吨,下降2.6%。渔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3.5万吨,增长1.5%。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畜牧、蔬菜、林果花木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8.2%。

  农业机械化程度相对稳定。农用机械总动力677.8万千瓦,增长0.6%。机耕面积460.1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达61.5%,下降0.1个百分点;机械播种面积532.4万亩,占71.2%,与上年持平;机械收获面积270.8万亩,占36.2%,提高1.7个百分点;农村用电量70.9亿千瓦小时,增长9.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发展良好。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749.4亿元,增长14.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3]增长16.7%。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工业增长5.4%,集体工业增长12.3%,股份制工业增长23.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增长1.8%。

  工业经济效益稳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86.8亿元,增长5.7%,其中利润总额128.9亿元,增长1.9%。

  建筑业发展形势喜人。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30.8亿元,增长19.5%。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产值473.0亿元,增长38.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644.0万平方米,增长64.0%,竣工面积915.5万平方米,增长21.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完成1088.7亿元,增长30.7%。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1.0亿元,增长42.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05.7亿元,增长53.3%,其中,工业投资499.9亿元,增长50.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39.6亿元,增长14.1%。工业完成技改投资272.7亿元,增长51.7%。

  全年新开工项目912个,同比增加38个。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39个,同比减少2个。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94.2亿元,增长18.1%。

五、国内贸易

  消费需求平稳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3.1亿元,增长17.7%。其中,城镇和乡村分别实现零售额313.2亿元和179.9亿元,分别增长19.9%和14.0%。限额以上企业增长明显。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累计实现零售额114.8亿元,增长23.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23.3%,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

六、对外经济

  利用外资情况良好。全市实际利用外资58003万美元,增长18.2%,其中,外商直接投资57521万美元,增长17.2%。从批准、注册情况看,年内新批准外资项目20个,合同总金额84965万美元,增长2.8%,合同外资额40298万美元,增长9.1%;年内新注册三资企业19家,注册资本23413万美元,增长16.7%,外方注册资本18497万美元,增长9.6%。年末实有三资企业524家。

  外贸进出口相对稳定。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52.9亿美元,增长10.3%。其中,进口总额25.8亿美元,下降0.4%;出口完成27.1亿美元,增长22.9%。在大宗(类)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化学工业及制品、家具及零配件、矿物材料及制品、纺织原料及制品、蔬菜水果等六类产品出口量增长明显。对亚洲、拉丁美洲出口大幅增长,成为主要出口增长点,增速分别达到41.1%和143.1%。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公路运输业完成全社会货运量9156万吨,下降0.1%,货运周转量167.3亿吨公里,增长11.4%;完成客运量4539万人,下降76.8%,客运周转量31.3亿人公里,增长15.9%。全年干线公路大中修完成投资2.0亿元,增长11.1%,完成里程79.2公里,增长4.2%。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3.0亿元,增长50%,完成里程445.2公里,增长20.3%。至2011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294.4公里,增长3.2%。其中,国道350.6公里,增长10.3%,省道682.3公里,增长32.7%,县道770.2公里,减少1.1%,乡道1593.2公里,增长12.5%,专用路126.0公里,减少21.2%,村道5772.0公里,增长1.5%。按技术等级分,高速公路287.8公里,一级路428.6公里,二级路941.4公里,三级路936.9公里,四级路6699.7公里。

  邮电通讯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39.1亿元,增长9.5%。其中,邮政业务收入3.0亿元,增长20.4%。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10.1万门;固定电话用户85.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30.0万户。

  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市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打造旅游发展环境。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10.6万人次,增长22.0%,实现旅游收入79.1亿元,增长21.8%。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1000.0万人次,创收77.2亿元,分别增长22.2%;接待国际旅游者10.6万人次,增长10.1%,创汇2832.5万美元,增长9.1%。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全市实现财政收入[5]251.4亿元,增长28.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40.3亿元,增长32.5%。一般预算支出227.7亿元,增长26.8%。

  金融形势保持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285.6亿元,比年初增加289.2亿元,同比少增83.6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58.7亿元,比年初增加190.4亿元,同比多增8.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568.5亿元,比年初增加226.1亿元,同比少增52.3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0万人,减少23.1%,在校生4.7万人,减少26.6%。高中阶段适龄人口毛入学率89.6%,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全市普通高中32所,招生2.4万人,减少11.2%,在校生7.5万人,减少6.2%;普通初中151所,招生4.4万人,在校生13.8万人;普通小学808所,招生6.1万人,在校生30.8万人;全市各类幼儿园291所,在园幼儿10.8万人;特教学校7所,在校生770人。2011年普通高考报名考生2.0万人,本一上线1046人,减少40.5%,本二上线3442人,减少32.7%,本三上线10494人,减少22.1%。

  科技事业全面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61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54.5亿元,增长31.5%。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30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5项、国内领先水平90项、国内先进水平32项。获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11项,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9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36项,其中一等奖7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20项。全年登记技术合同1501项,技术合同成交额6.8亿元,增长14.6%,其中技术交易额5.9亿元,增长17.6%。专利申请量1326件,授权量982件,分别增长11.0%和7.0%。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继续推进。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艺术表演场所5个,群艺馆2个,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5个。“幸福廊坊”文化艺术节、庆祝建党90周年广场文化活动、“幸福田园春之声”农村先进颁奖晚会等一系列重大文化活动的开展,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一年来,全市推出优秀文艺作品356件,其中获国家级奖项的15件,获省级奖项的45件,获市级奖项的61件。截至目前,全市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1项,省级57项。全年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长度达7592公里。有线电视用户48.2万户,增长4.3%,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卫生事业稳步前进。年末全市有乡以上医疗卫生机构934个,其中医院87个,通过ISO9000认证的医院9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个。年末卫生机构(包括妇幼、社区等)共有床位15879张,其中医院拥有床位11316张,增长7.5%,卫生院拥有床位3657张,增长7.4%。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9222人,增长7.9%,其中执业医师6564人,执业助理医师1921人。乡镇卫生院90个,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2748人,增长3.0%。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达到295.0万人,增长1.4%。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果。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以打造万人元旦长跑、全民健身日等全民健身活动品牌为抓手,在全市掀起全民健身的新高潮。广泛开展各种联赛和比赛4000多次,参加活动人数达150万人(次)。全市体育人口达到15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4.2%。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得到提升。全市有18个运动项目的26支队伍331名运动员参加了省年度比赛,获得金牌36枚、银牌34枚、铜牌32枚、团体总分2055.5分,为参加省十四届运动会打下了基础。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持续增长。据户籍统计,2011年末,全市总人口424.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7.8万人,出生率为18.39‰,死亡人口5.6万人,死亡率13.39‰,净增人口5.9万人,自然增长率5.0‰,比上年下降3.95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市城乡居民家庭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18元,增长12.6%。其中,工资性收入16814元,增长8.9%。人均总支出19733元,增长21.0%。其中,消费支出14388元,增长18.0%。全市城镇单位[6]从业人员年平均劳动报酬39285元,增长8.1%。其中,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9945元,增长7.3%。农民人均纯收入9102元,增长19.9%。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全市城乡居民家庭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年末城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30辆,增长30.4%,摩托车34辆,减少12.8%,彩色电视机126台,增长0.1%,家用电脑78台,增长6.8%,健身器材6套,增长20.0%,空调器144台,增长6.7%,微波炉51台,减少0.6%,固定电话86部,减少8.5%,移动电话194部,增长3.7%。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0.0平方米,与上年持平,住楼房户占79.4%。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彩电129.1台,增长0.1%,摩托车38.4辆,减少30.2%,普通电话81.1部,减少8.9%,移动电话201.6部,增长75.3%,电脑40.0台,增长235.3%。农民居住条件逐步改善,农民人均居住住房面积达到37.7平方米,增长17.8%。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42.7万人,新增3.8万人。各类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25.6万人,新增0.1万人。其中在岗职工22.0万人,离退休人员3.6万人。机关及事业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7.1万人。其中,在岗职工13.3万人,离退休人员3.8万人。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率均达到100%。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89.1万人,新增5.7万人,其中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35.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24.7万人,新增1.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30.0万人,新增3.2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24.2万人,新增91.3万人。全市共有14.2万人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减少0.5万人,其中,城镇居民3.0万人,农村居民11.2万人。

十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全市城市基础设施完成投资30.5亿元,比上年下降8.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6.5%,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绿地率42.6%,下降0.2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13.1平方米,增长0.7%。年末城市道路总长度466.0公里,新增16.3公里,道路面积871.0万平方米,新增14.7万平方米,排水管道长度达421.7公里,新增19.7公里。天然气管道总长度958.1公里,新增98.1公里,年内新增天然气用户16959户,供热管道总长度768.3公里,新增18.3公里,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1653.2万平方米,新增116.2万平方米。现有水厂5座,产水能力16.7万立方米/日,管线总长度259.7公里,5座水厂全年供水量2632.6万立方米。城市公共汽车营运线路564.6公里,新增174.6公里,公营运输车辆458辆,新增196辆。

  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提升。以改善大气和水环境质量为重点的综合整治效果显著。全年市区空气质量综合污染指数降至1.72,比上年降低0.14个百分点,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46天,比上年增加2天,其中一级天数首次突破100天,达到123天,比上年增加29天,均创历史最佳记录。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全市共划定县级自然保护区(含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面积达500平方公里,覆盖率7.8%,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注:

  [1]本公报2011年部分数字为快报数。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速按可比价格计算。

  [3]从2011年开始,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

  [4]从2011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

  [5]财政、金融、外贸、旅游、交通、邮电、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保、城建及环保等指标均依据相关部门所提供数据。

  [6]城镇单位:指全部城镇非私营法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