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
乍暖还寒时“春捂”有讲究 中医教您春季养生——访广阳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李宝宗
办理单位 | 《廊坊日报》 | 信息维护责任单位 | 《廊坊日报》 |
---|---|---|---|
办理时间 | 1至5月、9至12月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2:00,下午13:30-17:30(节假日除外) 6、7、8月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2:00,下午14:30-17:30(节假日除外) |
办理指南
我们已经迎来了2018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从中医角度来看,万物复苏也意味着春季养生开始。廊坊市广阳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李宝宗介绍说,春季养生一定要顺应春令舒畅生发之气,注意万物始生的特点和气候多变,保护阳气,顺应春天阳气生发,着眼于一个“生”字。在《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里提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按传统中医理论,春属木,与肝相应。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同时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余寒仍在 需将“春捂”进行到底
春季气候变化较大,天气乍寒乍暖,常有寒潮来袭。由于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初春时节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顿去棉服,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宜审慎,不可骤减。因骤冷会使血管痉挛,血液黏稠,血流速度减慢,脏器缺血。于是感冒、肺炎、气管炎、哮喘、关节炎、偏头痛、冠心病等便会接踵而来。故在此时老年人更应防风御寒。
春季衣着款式应宽松舒展,纯棉织品吸湿性好,暖和又贴身,是内衣的合适选料。由于寒冷自下而起,传统养生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起到“滋阴养阳”的作用。人体的下半部血液循环要比上半部差,比较容易受到风寒的侵袭,特别是膝盖的位置。中医向来有“寒从足下生”的说法,就是因为位于人躯体末端的足部,由于血液供应相对较少而且皮肤也薄,所以保暖能力差,致脚掌易受凉,让寒邪更易入侵。青年女性尤应注意,不可过早地换穿裙装,否则会导致关节炎及其他多种妇科病。春风于温暖之中暗藏杀机,出汗后应及时擦去,切勿敞开胸怀让风劲吹。春天适当捂一捂,可减少疾病,尤其是常见的呼吸系统传染病的发生。
调节饮食防止“肝火上升”
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宜选用甘润、性温、清淡可口的食物,忌食油腻、生冷、酸涩、粘硬和辛热之品,防止助热生火。汉代养生家张仲景说:“当春之时,其饮食之味,宜减酸增甘,饮食不可废之一日,以养脾气。”故春季饮食宜甘甜少酸。
春天新陈代谢旺盛,饮食宜甘而温,富含营养,以健脾扶阳为食养原则。由于春天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营养消耗增加,因此应多选用既升发又富有营养之食品,如:黄豆芽、大枣、鱼类、蛋类、柑桔、香蕉、蜂蜜等;由于冬季新鲜蔬菜较少,摄入维生素不足,聚积一冬的内热要散发出去,所以还要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如:春笋、春韭、油菜、菠菜、芹菜、荠菜、马兰菜、枸杞头、香椿头等,可起到清热泻火、凉血明目、消肿利尿、增进食欲等作用。
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春天是生发的季节,万物生长,人体也如植物般慢慢“舒展”开来,以适应新的气候。立春过后,在生活习惯上,人们要逐渐晚睡早起。而且随着气温回升,立春后人们也要逐渐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这可以加快血液循环,有利气血运行。不过由于立春后天气乍暖还寒,这时比较适合进行节奏和缓的运动,如春游、放风筝、散步、慢跑、打太极以及并不剧烈的球类运动。要注意的是,这一时节运动不宜剧烈,不宜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否则可能耗阳气,对养生不利。而且由于立春后气候仍然干燥,运动时补充水分也是很必要的。
人的活动应该顺应自然,当天气变化太大,气温过低时,没必要在低温中坚持锻炼以强迫人体去抵抗难以适应的温度变化,这不但不能强身健体反而容易损伤正气。此时应该尽量避免到室外活动,可稍微做一些室内运动,等温度回升,天气稍好的时候才到室外锻炼运动。
(记者 吴琼 通讯员 沈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