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廊坊
本市动态 部门动态 区县动态 社会民生 媒体关注 视频新闻
政务公开
市委工作 政府会议 政策解读 新闻发布 项目建设 公告公示
在线服务
政务服务 个人办事 法人办事 主题服务 三农服务 热点问答
互动交流
市长专线 办结反馈 在线访谈 草案征集 数字城管 征集调查
走进廊坊
城市综述 自然地理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城市名片

规范性文件草案征集意见

关于《www.688365.com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2018年04月17日 浏览量: 次 来源: 市发改委 作者: 字体: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供给新动力,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廊坊市发改委会同26个市直部门起草了《www.688365.com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自2018年4月17日起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

希望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积极献言献策,意见和建议请以电子邮件或邮寄方式于5月1日前反馈至廊坊市发改委。

电子邮件:lfshk123@yeah.net

邮寄地址:廊坊市新华路66号

联系电话:0316-2317038

?

?

www.688365.com办公室
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
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廊坊开发区,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实施意见》(冀政办字[2017]87号)精神,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供给新动力,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扩大消费和促进有效投资,推进消费升级,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支持社会力量增加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服务供给。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扩大新兴消费、稳定传统消费、挖掘潜在消费。

二、着力推进幸福产业服务消费提质扩容

着眼激活潜在消费需求,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投入力度,着力提升服务品质、增加服务供给,不断释放消费潜力。

(一)促进旅游消费加速升级。

1、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制定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按照“全域景区化、产业融合化、全民共享化”原则,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实现旅游产业特色化、旅游服务规范化、游客进出便利化和旅游环境优质化,全力打造全域旅游品牌。(市旅游发展委牵头负责)

2、培育旅游消费热点。加快廊坊特色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体系建设,市内4A级以上景区、旅游集散中心的廊坊旅游商品购物店建设实现全覆盖,支持在线旅游商品销售。加大环首都地区养老机构建设,严格落实旅游景区门票针对老年人的优惠措施,推出3条不同层次、不同价位的老年旅游线路,完善老年旅游服务设施,到2020年全部A级景区实现老年人、残疾人旅游无障碍。加强专业艺术院团与重点旅游目的地合作,鼓励有条件的景区策划推出旅游文娱演出,重点支持4A级以上景区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化的旅游演艺精品。(市旅游发展委牵头负责)

3、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乡村旅游开发与美丽乡村建设、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建设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产品吸引力,培育乡村旅游发展主体,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开展乡村旅游创客行动,举办乡村旅游创客大赛,到2020年,在全市打造1个全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拓展农业农村休闲、观光和体验功能,打造一批现代休闲农业园区,培育认定一批休闲农业知名品牌,推出一批农业休闲和乡村旅游观光带。借助“互联网+”的强大功能,启动乡村旅游电商村建设,推进乡村旅游线上线下互动促销的O2O经营模式。(市旅游发展委、市农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保障旅居挂车通行。对符合国家标准与工业和信息化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的旅居挂车,依法办理登记业务,并允许允许具备牵引功能并安装有符合国家标准牵引装置的小型客车按规定拖挂旅居车上路行驶。加快推进把营地标识纳入公共交通标识体系,统一规划建设旅居车营地。加快建设廊坊市自驾游呼叫中心和紧急救援基地,强化营地安全和应急服务。鼓励有实力的汽车租赁企业开展异地还车业务,促进落地自驾游发展。(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旅游发展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推动文化消费创新发展。

1、推进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建设。为推动廊坊市文化消费水平持续增长,增强文化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按照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开展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产发〔2016〕6号)要求,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实际,开展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工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盘活文化消费资源。尽快形成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的新模式、新机制。鼓励金融机构依法依规为演艺娱乐、文化旅游、演出院线、动漫游戏等提供支付服务和出版众筹、电影众筹、艺术众筹等文化消费众筹产品。(市文广新局、市财政局、市人行廊坊中心支行按职责分工负责)

2、完善市场机制。进一步放开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的限制,引导社会资本向文化产业领域渗透,激发全社会参与文化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探索开展质押融资等业务,发展文化消费信贷。在传统文化行业如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艺术等领域,坚持引入竞争、打破垄断的原则,在不同环节、不同层次上开放市场准入。(市文广新局、市财政局、市政府金融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3、完善升级文化设施阵地。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文化品质,丰富和扩大有利于文化消费的设施阵地,推进一批综合性和功能性文化场馆设施的规划建设。加快廊坊大剧院、壹佰剧院综合体等文化设施的建设进度,启动建设新的市级图书馆、美术馆和非遗展馆。研究制定扶持政策措施,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文化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新建一批演艺剧场、电影剧院、博物展馆等文化场馆,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优质文化消费场所。(市文广新局、市规划局、市建设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创新文化消费新载体。筹建廊坊市文化产业规划馆,并融入大量文化体验元素,依托高新展示互动技术及文化产品实体体验等方式,创新群众文化消费理念,并依托文化产业规划馆运营载体发行文化惠民卡,建立以文化体验积分为核心的消费促进机制。鼓励文化企业和商户加盟文化惠民卡,鼓励市民申领文化惠民卡,持有文化惠民卡的市民可享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折扣,获得相应的积分并兑换礼品和参与抽奖。建立以文化惠民卡为基础的消费数据库,对文化消费市场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指导企业在文化领域的投资和生产。(市文广新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5、发展壮大数字创意产业。积极推进三河市“超星数字图书馆”项目建设,打造国内技术领先的“通识教育数字学习平台”、“高等教育数字教学平台”“超星数字大学”等数字文化传播平台,增强数字化加工、数字制作工具、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文化产业的支撑作用。借助大厂高新区“微软游戏创新中心”孵化基地的品牌效应,以微软技术平台为依托,由微软管理和技术团队提供支持,吸引全国优秀、有潜力的游戏软件开发相关行业企业入驻,不断培育创新型中小微手机游戏开发公司孵化落户廊坊并发展壮大,形成数字应用及游戏产业生态体系,打造与北京无缝对接的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市文广新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大力促进体育消费。

1、融入京津冀体育健身休闲圈。认真落实全民健身计划,以自行车、乒乓球、足球、篮球、排球为切入点,加快普及性广、关注度高、市场空间大的项目发展。充分利用我市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户外运动。引导企业投资开发户外营地、徒步骑行服务站、汽车露营营地等设施,并健全应急救援、气象预报、交通预警等机制。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申办冬奥会的有利契机,积极发展体育产业园区,打造一批符合市场规律、具有竞争力的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基地。鼓励各地根据自身资源条件,积极发展传统体育项目,培育休闲、时尚运动项目。研究制定户外运动、水上运动、航空运动等专项运动产业发展规划。(市体育局、市旅游发展委、市发改委、市工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深化体育市场化社会化改革。按照国家和省安排部署,积极推进我市体育类社团组织脱钩和足球、篮球、排球等赛事承办组织机制创新。推进体育赛事审批改革,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通过市场机制引入社会资本组建体育赛事公司举办赛事,公开赛事举办目录;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方式,调动和发挥社会力量的资源优势,扶持社会力量承办体育赛事,实现办赛主体多元化。大力活跃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加大草根赛事、民间赛事的扶持力度,进一步丰富各类体育赛事活动。(市体育局牵头负责)

3、推进体育场馆运营机制创新。提高体育场馆使用效率,盘活存量资源,推动有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在课后和节假日对本校学生和公众有序开放。支持通过资本运作,整合体育场馆资源,壮大体育市场。支持各类体育场馆创新商业运营模式,开展多层次开发利用,提升面向社会公众的服务供给能力。引导社会资本改造升级现有体育场馆设施,不断满足基层群众的体育休闲健身需求。(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丰富拓展健康消费。

1、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工作。重点推进燕达健康城项目、香河大爱城国家养老项目,创新管理机制和服务模式,加快形成一批创新成果和可复制的经验。全面推广医养结合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为基层百姓提供养老服务,满足附近老年人的健康养老需求。落实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市卫计委、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地税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积极推动京津冀养老协同发展。围绕京津居民养生健康养老需求,发挥区位优势、价格优势和服务优势,加强与京津在养老领域的政策对接和区域合作,打造京津居民康养休闲首选地。(市民政局、市卫计委、市旅游发展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3、建设中医药旅游基地。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发挥地域优势,依托廊坊有利资源,打造京津廊居民康养休闲首选地。加快推进新奥新绎七修堂酒店、新苑阳光中药种植、霸州市茗汤等旅游基地的建设。积极开发挖掘整合中医药文化内涵,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市卫计委、市旅游发展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全面提升养老消费。

1、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清理、取消申办养老服务机构不合理前置审批事项,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培育和扶持养老服务机构和企业发展。(市审批局、市民政局、市发改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强养老机构建设。鼓励和支持利用废弃厂房、事业单位改制后闲置的办公用房、转型中的各类休疗机构等,整合改造成养老服务设施。(市审批局、市民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建立健全长期护理保险畅销机制。积极对接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重度失能人员医疗护理长效机制。发挥政府购买服务引导作用,加快建立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相结合的长期护理保障体系。(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扩大教育培训消费。

培育品牌培训机构。深化京津冀教育培训对接合作,通过合作共建、人才共享、连锁经营等途径,与京津共建教育培训基地。重点围绕理工农医、社会急需的交叉前沿学科、薄弱空白学科等领域,开展高水平、示范性的中外合作办学。积极引进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创立更多高质量的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培养更多国际化高层次人才。(市教育局牵头负责)

三、大力促进传统实物消费扩大升级

围绕传统实物消费转型升级,建立健全标准化、品质化消费服务体系,延伸拓展消费产业链条,巩固提升既有消费市场需求。

(一)稳定发展汽车消费。

创新汽车流通体系。跟踪国家新的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制定进程,打破品牌授权单一模式,加快构建共享型、节约型、社会化的汽车流通模式。(市商务局牵头负责)

(二)培育壮大绿色消费。

1、加强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工作。按照国家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加大我市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工作推进力度,以节能门窗、陶瓷薄砖、节水洁具等产品为重点,扎实开展绿色建材星级评价。大力鼓励和支持建材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推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引导扩大绿色建材消费的市场份额。(市建设局、市工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健全绿色标准认证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的意见,积极融入国家完善绿色产品认证制度和标准体系工作,积极争取更多产品纳入国家流通领域节能环保技术产品推广目录,积极推行国家绿色产品认证制度。鼓励流通企业采购和销售绿色产品,继续引导绿色低碳流通模式发展。开展绿色营销试点、绿色商场创建活动,加强商业建筑和设施节能改造,抑制一次性用品使用和商品过度包装;推广应用新能源运输工具,促进配送包装绿色化、标准化、减量化及循环共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探索“互联网+回收”模式;发展旧货流通,推动二手商品和库存积压商品销售。(市质监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持续优化消费市场环境

进一步完善消费基础设施、畅通流通网络、健全标准规范、创新监管体系,着力营造便利、安心、放心的消费环境。

(一)畅通城乡销售网络。

1、完善冷链物流支撑。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冷链物流发展支持政策,支持大宗鲜活农产品产地预冷、初加工、冷藏保鲜、冷链运输等设施建设,支持在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重要农业产品流通节点加大冷链设施投入,完善冷链物流网络。鼓励企业创新经营模式,加快先进技术研发应用,扩大冷链物流覆盖范围、提高服务水平。制定冷链物流具体适用的地方标准和操作规范,积极申请承担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质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创新内贸流通体系。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开展加快我市内贸流通创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消费专项行动,继续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社区菜场、农村物流设施等公益性较强的流通设施支持力度。通过加快建设农民工生活服务站和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等方式健全服务网络,促进农村服务业发展,扩大农村生活服务消费。(市商务局牵头负责)

3、推动零售企业实体店数字化改造。推动商贸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加快城市商圈智能化改造。支持大型商贸企业以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和物流配送为依托,建立集中采购分销平台,增强联合采购、共同配送和统一分销能力。拓展网订店取、网订店送、上门服务、社区配送等各类便民服务,完善社区智能自提柜等终端配送设施,延伸服务领域和链条。开展地方特色产品、中华老字号“网上行”对接活动,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市商务局牵头负责)

4、健全产品追溯体系。支持市内龙头企业创立可追溯特色产品品牌,鼓励电子商务平台创建可追溯产品专区,形成城乡产品信息畅通、线上线下有效衔接的全程追溯网络,提升重要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和流通、消费安全监测监管水平。(市商务局牵头负责)

(二)提升产品和服务标准。

1、实施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按照国家部署,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质同标”实施范围,将“同线同标同质”内外销产品由食品企业进一步扩大至日用消费品企业。(廊坊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市质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稳步推进“三品一标”工作。坚持以引领农业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和绿色化生产为核心,以“促发展、严监管、创品牌”为主线,将“三品一标”认证作为申报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示范社、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必备条件,不断做大总量,做强品牌。加强认证农产品的证后监管和标志作用管理,发挥“三品一标”在产地管理、过程管控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按照“有良好生态环境、有技术规程、有质量标准、有品牌和包装”的要求,建设一批有规模、有品牌、质量可追溯的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市农业局、市质监局、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按职责分工负责)

3、实施标准应用示范工程。学习先进经验,鼓励企业、公众参与制定我市生活性服务业标准体系和行业规范建设。鼓励和支持我市企业积极参与虚拟/增强现实标准体系以及可穿戴设备标准建设,推进标准建设应用示范。(市工信局、市质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加强监管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技术监测平台建设,探索实行“互联网+市场监管”模式,提高对侵权假冒违法行为线索的发现、收集、甄别、挖掘能力,对违法行为进行精准打击。持续推进打击侵权假冒领域“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综合应用,完善行刑衔接机制,提高衔接效率。加强京津冀协同监管,加快推进部门间、区域间线索通报、证据转移、案件协查、联合办案制度建设和监管信息开放共享。强化生产源头,强化商标行政执法,严厉打击制售侵权假冒商品违法行为,维护安全放心消费环境。(市商务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