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廊坊
本市动态 部门动态 区县动态 社会民生 媒体关注 视频新闻
政务公开
市委工作 政府会议 政策解读 新闻发布 项目建设 公告公示
在线服务
政务服务 个人办事 法人办事 主题服务 三农服务 热点问答
互动交流
市长专线 办结反馈 在线访谈 草案征集 数字城管 征集调查
走进廊坊
城市综述 自然地理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城市名片

残疾人

同程小康 一路前行
——市残联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综述

2016年12月21日 浏览量: 次 来源: 《廊坊日报》 作者: 通讯员 刘建军 记者 赵然 字体:

在永清县德尚雕刻厂里,一枚枚小小的橄榄核被雕刻成技艺精湛、惟妙惟肖的核雕艺术品,而购买者恐怕很难想像,这些核雕作品大多出自残疾人之手。永清县德尚雕刻厂是省级残疾人就业孵化基地,经过市残联的扶持和帮助,短短几年的时间,先后带动孵化出50多名残疾人从事核雕工作,雕刻厂也从几间平房发展到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员工49人、残疾人员工30人,每月营业额近20万元的规模。

如何让残疾人生活得更有尊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16年,廊坊市残疾人联合会勇于创新,打破以往“输血式”的扶持政策,多措并举,大力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市残联立足实际,从残疾人最根本最迫切的需要入手,围绕政策、创业、基地和培训等多方面,力促残疾人就业脱贫、创业致富、技能提升,和残疾人携手共奔小康路。

企业+基地 为残疾人铺就业创业“小康路”

在廊坊天睿职业培训学校里,既有网络公司,又有服装加工业务,还有养殖公司,残疾人在这里不但能学到实用的就业技能,还能参与到一线的实践当中去;在全国较大的景泰蓝生产厂为民职业培训学校里,由残疾人设计的产品很受市场欢迎。

创新创业,技能先行。想要让残疾人拥有就业创业的能力,就必须让他们掌握一门过硬的技能。近年来,市残联充分利用政策和项目优势,引导和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和发展残疾人就业基地6家、扶贫基地12家,培训基地8家。分别孵化出了手工业孵化基地、农村残疾人养鹅孵化基地、养兔孵化基地和种植孵化基地,使其成为贫困残疾人精准脱贫、精准就业的主阵地。

培养残疾人拥有就业技能还不够,还要为他们找到就业的出路。经过走访调查发现残疾人集中就业是安置残疾人就业的较好方式。市残联整合资源,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促进残疾人集中就业。在香河通利达纸业有限公司,一半多职工都是残疾人,目前有46名残疾人在这里集中就业。截至发稿,我市共有社会福利企业22家,仅市区8家福利企业就集中安置313名残疾人就业。在我市残疾人创办的企业中,有6家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100多人,残疾职工比例超过50%。

2016年,市残联与专业电商公司或有互联网业务的企业开展合作,积极探索网络经济与残疾人就业的结合点。与齐天大圣网、北京中奇一生国际商贸有限公司,香河强盛家俱公司等企业合作,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研究制定了《廊坊市残疾人“互联网+”就业(创业)工程实施方案》,2017年开始,集中两年时间组织实施残疾人互联网+“1238”工程,即扶持100名残疾人云客服,建立2个残疾人互联网(电商)服务平台、30个残疾人淘宝店或淘宝合伙人,通过专项培训,帮助800名残疾人互联网就业创业。

改“输血”为“造血” 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创业“通行证”

“我市有30.5万残疾人,其中贫困残疾人就有2万多人。这些残疾人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以往单纯简单的经济救助效果差,往往治标不治本。”市残联副理事长王法会介绍说。为此,市残联拓宽思路,创新举措,通过整合优化培训资源,推行板块式就业培训和“一条龙”式就业培训服务等措施,变“输血”为“造血”,增强了残疾人自力更生能力,提高了残疾人劳动技能和就业比例,进一步改善了残疾人的生活状况。

政策保障是规范残疾人培训项目的有力措施。市残联每年都制定实施《残疾人职业技能与实用技术培训方案》,保障各项培训项目落实到位;为全面统筹规划“十三五”时期残疾人培训工作,市残联与市人社局联合印发了《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16-2020)》,明确了“十三五”时期的工作目标、培训对象、培训重点,强化培训工作实名制管理。

培训网络的建立保障了每个残疾人都能得到免费的专业技能培训。在人社部门的支持下,市残联依托社会办学力量,培育建立了以职业院校、企业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为载体的的国家、省、市三级残疾人培训基地8个,设置适合残疾人的专业培训项目达25个,对残疾人免费开展专业技术培训。

对于不能参加集中培训的残疾人,还开办了流动课堂。以农业科技志愿者队伍为依托,送知识进村户,通过与农业、畜牧、科技等部门合作,每年组织种植、养殖专家农闲季节集中或深入残疾人家庭,为从事种植、养殖的农村残疾人提供不定期的及时服务,并建立完善了“专家+基地”、“专家+带头人”的帮扶机制,确保了帮扶效果。

以服务为核心 为残疾人搭建就业创业“连心桥”

积极落实扶持政策、补贴资金发放到位、充分发挥创业带头人作用……2016年市残联积极为残疾人就业创业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努力为残疾人搭建就业创业“连心桥”。

“我要努力让这些残疾人多增加收入,回馈政府对我的关心帮助。”安次区肢体残疾人纪永奇,在市、区残联的帮扶下,通过服装裁剪生意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为了回报社会,他注册成立了永旭养殖有限公司,建立了养鸡、养鹅、养猪三个分场,安排13名残疾人就业,被确立为省级残疾人扶贫基地,辐射带动了1000多名农村贫困残疾人从事养殖业并逐步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几年来,我市通过培训和扶持,发现培养出王元顺、欧阳作让、纪永奇、吕建民、宋健康等一批残疾人企业带头人,并利用这些带头人的力量影响带动了更多残疾人就业创业、脱贫致富。

加大就业扶持资金投入对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作用十分明显。我市残疾人职业培训项目连续几年都纳入了政府民生工程,市、县财政部门每年都安排数百万元专项培训资金,通过给予培训基地专项设备购置更新补贴和购买培训服务,提高培训的实效性。2016年安排专项资金50多万元,对150名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残疾人每人给予5000元自主创业资金补贴;为充分发挥残疾人企业家的引领示范作用,安排预算资金240多万元,重点扶持残疾人创办的集中安置残疾人的企业。

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实践,我市扶持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基本模式已经成型:扶持规模企业带动个体创业就业、再扶持个体创业扩大规模,集体带动个体、个体壮大为群体的滚动发展良性循环机制。坚持每一个培训就业项目的规划设计都结合实际,以稳定和促进残疾人就业和提高就业质量为目标。如今,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正享受更加精准、更加贴心的就业政策支持,通过自身努力脱贫致富,过上安定、体面、幸福的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